-
宜蘭五穀廟
歷史起源大清嘉慶壬戊七年,開蘭先民,彰、泉、粵三籍移民,共有1,816人進攻五圍(今宜蘭市),驅散番人,旗首向每人分地均為五分六釐地,規劃開墾,種植五穀農作物,但因接連二年,始終未能收成,農民代表,簡東來、劉鐘、吳表、林膽、陳一理、陳駿等先賢,於清嘉慶甲子九年,聚會決定,先敕一支神農大帝黑令旗,豎立 -
宜蘭東嶽廟
廟內主祀東嶽大帝,農曆三月廿八日是東嶽大帝的生日,相傳人往生後第一關就是要向東嶽大帝報到,待驗明正身後再發送十殿閻王受審,因此民間對東嶽大帝奉祀也特別隆重,每年農曆三月廿八日的遊行慶典皆傾力舉辦好不熱鬧。日治時代,宜蘭地區每年二大迎神盛會即是農曆二月初八的迎城隍爺,及農曆三月廿八日迎東嶽大帝,直至政 -
城隍廟
市內歷史悠久的廟字之一,也是清代少數能列入『官祀』的廟宇。清嘉慶18年(1813),宜蘭古城興建完成不久,官民即合力捐建本廟,由於城隍廟屬陰廟,所以在建築上採取較低矮、具壓迫感的設計,整體感覺陰冷深邃,別具幽冥世界的氣氛。城隍廟內的神明除主神城隍爺外,另有城隍夫人、文武判官、六部司(吏.戶.禮.兵. -
金七結福德廟
金七結福德廟自清朝乾隆十一年當時由吳姓、楊姓、郭姓、張姓等先賢從唐山渡海來台並落腳於噶瑪蘭(哈仔灘)七結庄,由於當時生番騷擾不斷及獐氣瀰漫沖天,先賢有感福德正神乃為正氣之神,遂大家提議興建小芧屋一間,供奉福德正神,此廟日據時代五十年為保正張阿賊、張永茂、吳石琳經歷日本時代大爆戰,而能屹立不衰實為一大 -
壯二鎮安廟
大王公姓柳名協信,農曆正月十六日聖誕,職業相師、小兒科名醫。二王公姓葉名德誠,農曆二月十六日聖誕,職業名地理師。三王公姓英名勇,農曆十一月十五日聖誕,職業中醫師、名道士。西元一二七八年,也就是南宋末年,元兵南侵,宋帝帶領殘兵南奔閩南,準備渡海到廣東新會與宋將會合,不料,元兵追殺甚急,在海面堵住去路, -
鎮南宮
教別:道教主祀神像:關聖帝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