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無尾港水鳥保護區
無尾港,位於蘭陽平原東南方,濱臨太平洋,南倚北方澳,四周有大坑罟、港口、港邊、嶺腳、岳明新村等聚落。由於出海口河道淤塞,水流無法排洩,故名之「無尾港」。無尾港為一沼澤溼地,佔地108頃,由於位在秋冬季候鳥過境的必經路徑上,加上溼地特有的豐富水生動植物資源,提供了鳥類食物來源,因此本區成為台灣地區主要 -
南方澳大橋
南方澳大橋,於1998年6月落成通車,是一座跨越蘇澳港與南方澳漁港的大橋,其造型特殊,一座單拱船形弔橋,橋柱上選用了海洋意象的魚蝦蟹造型設計,還有觀景平台讓遊客來觀賞漁港的漁船進出,並將蘇澳的古地圖銅鑄成模型記載這個古老漁港。這座南方澳大橋建築結構別具風格,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單鋼拱橋,可鳥瞰南方澳全景 -
宜蘭軍人忠靈祠
位於台九省道旁,1959年宜蘭縣政府在蘇澳後湖的一座山丘上,闢建軍人公墓。環顧山下盆地,舊稱「施八坑」,是昔日開拓蘇澳地區的第一站。1985年,宜蘭縣政府著手規畫與整建景觀,將主建築物依中正紀堂的外觀設計,曾獲「全國最美軍人忠靈祠」美譽。 -
南方澳南天宮金媽祖
蘇澳地區普遍以討海為生,因此百姓們以供奉媽祖祈求庇佑。南天宮建於日據時代,民國40年(西元1951)時曾重建,並於民國79年(西元1990)年加以擴建,同時請來一尊金身媽祖神像,全身皆為純金打造及五尊湄州媽祖安座此宮,吸引許多信徒前來朝拜,香火鼎盛。南天宮因供奉有大陸湄洲媽祖祖廟的神像,而遠近馳名, -
白米木屐館
歷史沿革舊地名白米甕,清同治13年由提督羅大春率人開鑿蘇花古道,以白米為起點,闢通奇萊之路。日治時期,日本規劃利用白米地區自然的條件,發展了礦石工業推動石灰石、石粉等加工,並設置水泥廠。此外,在白米饔的森林盛產製作木屐的樹材-江某樹,因而發展出木屐產業,成為本省本屐重要供應地,這也是木屐村的由來。光 -
內埤海灣風景區
內埤漁港,於1955年,政府將小埤擴建為港,至1959年竣工,成為南方澳第二漁港區,俗稱「內埤仔」,漁港外側以沙丘堤岸與太平洋相隔,面對大洋的沙丘,就是景觀優美的「內埤海灘」。內埤海灘呈弧狀,地形分為海蝕與海積兩種。海蝕地形包括海岬、海底岩礁、海蝕崖等,海積地形則以細砂石礫混積而成的海灘為主。海灘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