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草嶺隧道
地址 | 舊宜蘭線鐵路 (台北縣貢寮鄉福隆段至宜蘭縣頭城鎮石城) |
---|---|
開放時間 | 08:30~17:00 |
票價資訊 | 免費參觀 |
網址 | http://www.lanyangnet.com.tw/ilpoint/tc16/ |
介紹 | 『火車行到伊都阿摸伊都丟,唉唷蹦康來,蹦康ㄟ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,……』這首膾炙人口的台灣民謠『丟丟銅』當中的『蹦康』,指的就是這條舊草嶺隧道...... 歷史沿革 日據時代進行鐵路舖設,興建工程中以穿越草嶺山脈之草嶺隧道最為艱困危險,隧道於民國13年(1924)2月貫通之前,北宜鐵路,北邊火車只抵達貢寮,南邊只抵大里,中間為草嶺山脈所阻隔,仍須翻山越嶺,以通往來,十分不便。舊草嶺隧道使用超過半個世紀,直至民國69年(1980年),宜蘭線進行雙線拓寬工程,舊隧道因太狹小而廢棄,台灣鐵路局在舊道旁另闢新草嶺隧道。 舊草嶺隧道,為當時台灣最長的隧道,工程浩大,費時3年才得以順利完工。舊草嶺隧道口以紅磚砌成圓拱狀,洞口高5公尺,可容單線通車。福隆端北口上方立有「制天險」門額,表示地形之險惡,石城端南口則立有「白雲飛處」門額,歷經歲月的風霜,燻黑的石額看得出當年蒼勁的筆跡。福隆隧道口前約200公尺處並設立「吉次茂七郎紀念碑」,以紀念開挖隧道的日籍技師。 而今日的舊草嶺,經過東北角暨宜蘭風管處多年的努力,將隧道規畫為結合歷史、文化、觀光的「鐵馬隧道」,在2008年六月周休假日一度開放,讓遊客體驗它的原始風貌,以自行車騎一趟隧道所須的時間約15至20分鐘,步行則須30分鐘以上。 這條北台灣第一條以鐵路隧道改建而成的鐵馬隧道,由於舊草嶺就在新草嶺隧道旁,每當火車經過時,還可聽到隆隆的火車聲,讓許多鐵道迷期待不已。舊草嶺隧道以鐵道博物館概念設計,隧道內的車道地面仿造鐵路軌道形式,勾劃出鐵路意象,照明燈具更使用具有復古味道的油燈燈罩,同時利用隧道的避難洞口營造火車行駛的特殊音效,騎著單車穿越舊草嶺隧道,在隧道火車音效下,彷彿身歷其境騎在涼爽的鐵路隧道內,極具古早風情又有趣。 |
|
|